让找料更便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标签:
摘要: 简介: 当产生门控时钟的组合逻辑超过一级时,证设计项目的可靠性变得很困难。即使样机或仿真结果没有显示出静态险象,但实际上仍然可能存在着危险。通常,我们不应该用多级组合逻辑去钟控PLD设计中的触发器。
当产生门控时钟的组合逻辑超过一级时,证设计项目的可靠性变得很困难。即使样机或仿真结果没有显示出静态险象,但实际上仍然可能存在着危险。通常,我们不应该用多级组合逻辑去钟控PLD设计中的触发器。图7给出一个含有险象的多级时钟的例子。时钟是由SEL引脚控制的多路选择器输出的。多路选择器的输入是时钟(CLK)和该时钟的2分频 (DIV2)。由图7 的定时波形图看出,在两个时钟均为逻辑1的情况下,当SEL线的状态改变时,存在静态险象。险象的程度取决于工作的条件。 多级逻辑的险象是可以去除的。
图7 有静态险象的多级时钟
图8给出图7电路的一种单级时钟的替代方案。图中SEL引脚和DIV2信号用于使能D触发器的使能输入端,而不是用于该触发器的时钟引脚。采用这个电路并不需要附加PLD的逻辑单元,工作却可靠多了。 不同的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除多级时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图8 无静态险象的多级时钟
行波时钟
另一种流行的时钟电路是采用行波时钟,即一个触发器的输出用作另一个触发器的时钟输入。如果仔细地设计,行波时钟可以象全局时钟一样地可靠工作。然而,行波时钟使得与电路有关的定时计算变得很复杂。行波时钟在行波链上各触发器的时钟之间产生较大的时间偏移,并且会超出最坏情况下的建立时间、保持时间和电路中时钟到输出的延时,使系统的实际速度下降。
用计数翻转型触发器构成异步计数器时常采用行波时钟,一个触发器的输出钟控下一个触发器的输入,参看图9同步计数器通常是代替异步计数器的更好方案,这是因为两者需要同样多的宏单元而同步计数器有较快的时钟到输出的时间。图10给出具有全局时钟的同步计数器,它和图9功能相同,用了同样多的逻辑单元实现,却有较快的时钟到输出的时间。几乎所有PLD开发软件都提供多种多样的同步计数器。
图9 行波时钟
图10 行波时钟转换成全局时钟
多时钟系统
许多系统要求在同一个PLD内采用多时钟。最常见的例子是两个异步微处理器器之间的接口,或微处理器和异步通信通道的接口。由于两个时钟信号之间要求一定的建立和保持时间,所以,上述应用引进了附加的定时约束条件。它们也会要求将某些异步信号同步化。
图11给出一个多时钟系统的实例。CLK_A用以钟控REG_A,CLK_B用于钟控REG_B,由于REG_A驱动着进入REG_B的组合逻辑,故CLK_A的上升沿相对于CLK_B的上升沿有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要求。由于REG_B不驱动馈到REG_A的逻辑,CLK_B的上升沿相对于 CLK_A没有建立时间的要求。此外,由于时钟的下降沿不影响触发器的状态,所以CLK_A和CLK_B的下降沿之间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如图4,2.II 所示,电路中有两个独立的时钟,可是,在它们之间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要求是不能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电路同步化。图12 给出REG_A的值(如何在使用前)同CLK_B同步化。新的触发器REG_C由GLK_B触控,保证REG_G的输出符合REG_B的建立时间。然而,这个方法使输出延时了一个时钟周期。
图ll 多时钟系统 (定时波形示出CLK_A的上升沿相对于CLK_B的上升沿有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约束条件)
图12 具有同步寄存器输出的多时钟系统
在许多应用中只将异步信号同步化还是不够的,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时钟的时候,数据的建立和保持时间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将面临复杂的时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所有非同源时钟同步化。使用PLD内部的锁项环(PLL或DLL)是一个效果很好的方法,但不是所有PLD都带有PLL、DLL,而且带有PLL功能的芯片大多价格昂贵,所以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场合可以不使用带PLL的PLD。 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带使能端的D触发器,并引入一个高频时钟。
图13 不同源时钟
如图13所示,系统有两个不同源时钟,一个为3MHz,一个为5MHz,不同的触发器使用不同的时钟。为了系统稳定,我们引入一个20MHz时钟,将3M和5M时钟同步化,如图15所示。 20M的高频时钟将作为系统时钟,输入到所有触发器的的时钟端。3M_EN 和5M_EN将控制所有触发器的使能端。即原来接3M时钟的触发器,接20M时钟,同时3M_EN 将控制该触发器使能 ,原接5M时钟的触发器,也接20M时钟,同时5M_EN 将控制该触发器使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任何非同源时钟同步化。
图14 同步化任意非同源时钟
另外,异步信号输入总是无法满足数据的建立保持时间,容易使系统进入亚稳态,所以也建议设计者把所有异步输入都先经过双触发器进行同步化。稳定可靠的时钟是系统稳定可靠的重要条件,我们不能够将任何可能含有毛刺的输出作为时钟信号,并且尽可能只使用一个全局时钟,对多时钟系统要注意同步异步信号和非同源时钟。
USB总线因其传输速度快、占用资源少以及真正的即插即用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广大开发者的青睐,已经成为很多计算机设备的一种基本配置。目前被广泛采用的USB设备开发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1)利用USB设备端接口芯片加微控制器结构。如国内用的比较多的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ISP1581等。(2)采用USB单片机。采用这两种方案要求开发者彻底理解USB协议的细节,并编写出固件程序。固件的运行要占用微控制器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实际通信效率不会很高。也有人用FPGA实现固件的功能,但这种方案开发和调试的难度很大。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用FPGA外部直接连接一片USB协议芯片FT245BM,实现了FPGA与PC机的USB通信,该方法不用微控制器,减少了元器件的个数,并且占用FPGA资源很少,FPGA仍然可以实现其他逻辑功能,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很大。
关于FT245BM的内部结构及详细地引脚介绍读者可以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在此仅对与本设计相关的内容作一个介绍。FT245BM内含两个FIFO数据缓冲区,一个是128字节的接收缓冲区,另一个是384字节的发送缓冲区。它们用作USB 数据与并行I/O口数据的交换缓冲区。FIFO实现与外界(微控制器、FPGA或其它器件)的接口,主要通过8根数据线D0~D7、读写控制线RD#和 WR#以及FIFO发送缓冲区空标志TXE#和FIFO接收缓冲区非空标志RXF来完成数据交互。TXE#为低表示当前FIFO发送缓冲区为空,为高表示当前FIFO发送缓冲区满或者正在存储前一个字节,禁止向缓冲区中写数据。RXF#为低表示当前FIFO的接收缓冲区非空。RD#信号由低变高将从 FIFO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当RD#变低时将数据送到数据总线。RXF#为高不能从FIFO读数据。读写时序见图1和图2。
图2 写数据时序
FT245BM与FPGA的接口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
图3是FT245BM的USB与FPGA的接口电路,FPGA选用ALTERA EPF1K50TC-144,其中D0~D7是FT245BM与FPGA交换数据的数据总线,USB_RD#、USB_WR、USB_TXE#、USB_RXF#是相关的控制总线。
图3 FT245BM与FPGA的接口电路
型号 | 厂商 | 价格 |
---|---|---|
EPCOS | 爱普科斯 | / |
STM32F103RCT6 | ST | ¥461.23 |
STM32F103C8T6 | ST | ¥84 |
STM32F103VET6 | ST | ¥426.57 |
STM32F103RET6 | ST | ¥780.82 |
STM8S003F3P6 | ST | ¥10.62 |
STM32F103VCT6 | ST | ¥275.84 |
STM32F103CBT6 | ST | ¥130.66 |
STM32F030C8T6 | ST | ¥18.11 |
N76E003AT20 | NUVOTON | ¥9.67 |